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28篇
  免费   6350篇
  国内免费   7964篇
系统科学   8257篇
丛书文集   4174篇
教育与普及   6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0篇
现状及发展   661篇
研究方法   8篇
综合类   12940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861篇
  2022年   2215篇
  2021年   2598篇
  2020年   2444篇
  2019年   1803篇
  2018年   1875篇
  2017年   2378篇
  2016年   2563篇
  2015年   4638篇
  2014年   6542篇
  2013年   7548篇
  2012年   8486篇
  2011年   9559篇
  2010年   9381篇
  2009年   10151篇
  2008年   11432篇
  2007年   11266篇
  2006年   10387篇
  2005年   8520篇
  2004年   6916篇
  2003年   4678篇
  2002年   5098篇
  2001年   4660篇
  2000年   4006篇
  1999年   1808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7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多孔结构设计是影响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优化多孔结构是减少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静力学仿真分析不同板材内部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及特点.采用以色列Objet Eden250光固化设备,对Vero White型光敏树脂进行不同结构光固化成型,利用AG-Xplus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试样抗压性能,并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结构的抗压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升高而降低,不同结构的多孔结构的抗压强度的变化范围在15~70 MPa.蜂窝状结构的性能优于六面体结构,六面体结构优于八面体结构.研究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为多孔结构在增材制造的成功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
科技术语提取是科技术语自动处理的重要环节,对后续的机器翻译、信息检索、QA问答等任务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人工科技术语提取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一种自动提取科技术语方法是将术语提取转化为序列标注问题,通过监督学习方法训练出标注模型,但是面临缺乏大规模科技术语标注语料库的问题。文章引入远程监督的方法来产生大规模训练标注语料。另外又提出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Bi-LSTM的模型架构来提高科技术语提取结果。发现新模型在发现新的科技术语的能力上远远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CRF)。  相似文献   
73.
余欣  陈鲍发  计桂平 《江西科学》2021,39(5):889-892
分析了2019年景德镇市气象台观测站监测年PM2.5质量浓度的特征及与本地各气象因子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景德镇市的空气质量良好,2019年优良率达100%.呈波动变化,以1月、12月最大,2月最小.有明显日变化,夜间较白天大,18:00—24:00为年PM2.5质量浓度最高时段,14:00—17:00为年PM2.5质量浓度最低时段.与气象因子有明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降水、气温的反相关,有降水时较无降水时的质量好,中雨以上较小雨的质量好,有降水且有大雾时空气质量最好.这些可为景德镇市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4.
分析B型分形塔分抗逼近电路的特征,该电路只具有负半阶运算性能.结合标度拓展理论,获得具有任意实数阶微积算子的分抗逼近电路——标度分形塔分抗逼近电路,并用非正则双重标度方程进行描述.分析该分抗逼近电路的运算性能和逼近性能.运用典型的数值求解算法分析频域特征及运算特征,对比不同初始阻抗值对零极点分布及频域曲线的影响.结合运算特征曲线与标度特征参量的不同取值情形,理论分析标度分形塔分抗逼近电路的优化原理并给出具体优化方法.对比分析标度分形塔分抗优化前后的逼近性能,定量分析运算振荡现象.介绍标度分形塔分抗的实际电路设计方案并给出实例,使用电阻电容与有源器件将该分抗的运算阶由-1μ0推广为0|μ|2.标度分形塔分抗逼近电路及其优化电路为分抗的构造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5.
针对相似性确认步骤中编辑距离计算的高复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编辑距离限制下的基于鸽笼原理的字符串相似性确认算法.首先找到满足编辑距离片段映射的片段,以此片段为基准,将长度为500bp的read分段.然后对满足编辑距离片段映射的左右部分递归地进行编辑距离计算,将各段得到的编辑距离相加即为最后结果.最后根据最长公共子串的下限将需要验证的片段数目降到最低,得到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鸽笼原理的分段递归计算编辑距离的确认算法减少了验证步骤的时间,并能保证假阳率和假阴率都为零.  相似文献   
76.
为了评价花古6井低渗储油层的压裂效果,在该井地表建立了微震监测系统.基于微震监测结果,利用裂纹延伸路径分析方法及矩张量分析方法对压裂过程中裂缝延伸的时空过程及成缝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黏度液体注入时,裂纹的空间展布具有不同的特征,注入高黏液时储层中形成了裂缝密度较低的缝网,注入低黏液时储层中形成的缝网具有延伸路径短、分叉明显、密度高、范围大等特征,注入中黏液会在储层形成一些始于分支裂缝端部的裂纹;裂缝的破裂类型以剪切破裂为主(占比89.5%),并且破裂类型占比不受液体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CAM-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气相条件下R型半胱氨酸(R-Cys)分子的几何构型, 理论研究电子激发过程中R-Cys体系片段间的电荷转移特征, 并基于弛豫与非弛豫激发态密度计算片段间的电荷转移百分数. 结果表明: 对于SH片段, S0到S3的电荷转移百分数为57.96%; 对于COOH片段, S0到S1~S5各激发态的电荷转移百分数均为负值, 二者电荷转移的定性结果一致; 对于NH2片段, S0到S1和S4的电荷转移百分数分别为6.98%和31.45%.  相似文献   
78.
以往绝大多数研究探讨了领导授权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却忽略了下属视角期望的影响。为此,基于内隐领导理论和期望理论,从二元的视角探究了“领导授权行为”和“下属授权期望”匹配状况对下属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领导授权行为和下属授权期望通过工作投入影响下属工作绩效的理论模型,以试图弥补现有研究忽略下属作用的不足。通过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对来自4个城市6家公司收集的168对领导-下属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领导授权行为和下属授权期望有4种匹配情况,领导授权行为和下属授权期望一致时,对下属工作绩效的积极影响高于匹配不一致的情形。②当匹配一致时,“领导高-下属高”比“领导低-下属低”时对下属工作绩效的积极作用更显著。③当匹配不一致时,“领导低-下属高”比“领导高-下属低”时对下属工作绩效的积极影响更大。④工作投入在领导授权行为和下属授权期望匹配和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9.
对单环刺螠不同部位中的纤溶酶(UFE)进行分离纯化,并比较其活性差异.选择单环刺螠体壁肌、内脏、体腔液作为UFE的提取来源,通过离心分离、SephacrylS 100凝胶柱层析、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等工艺获得UFE单一组分,采用Folin-酚试剂法测定其酶活性,并研究UFE对AT-Ⅲ,HC-Ⅱ,凝血因子和钙离子的影响,验证不同部位UFE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秋季单环刺螠体腔液中提取的总蛋白质量为39.8 mg,UFE的比活力为4 695.94 mkat·g-1,纯化倍数为13.8,明显优于内脏和体壁肌的提取所得;在抗凝作用实验中,加入体腔液中所得UFE后,标准血浆、乏AT-Ⅲ血浆和乏HC-Ⅱ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极显著延长,加入不同浓度氯化钙后,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同时,能够极显著降低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Ⅻ的活性及大鼠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不同部位来源的UFE活性有较大差异,与内脏及体壁肌相比,体腔液为UFE更优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80.
训练分期理论是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几乎所有体育项目在训练实践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作为继马特维也夫之后对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图德·邦帕以其六版著作《训练分期: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认可。2018年11月,邦帕教授受邀来华,并在上海与国内学者和教练展开了一次精彩对话。本文一方面再现了与邦帕教授对话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在对话的基础上由五位学者分别围绕训练分期理论的理论特征(熊焰)、训练分期理论的实践应用(资薇)、传统分期理论与板块分期理论(于洪军)、现代科技对训练分期理论的推动作用(黎涌明)和训练分期理论的未来发展(陈小平)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作者一致认为,训练分期理论在得以广泛应用的同时,需要更大程度借鉴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大范围运用现代科技的设备和方法,更快速度实现训练经验向训练科学的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